摘要:魏杰:我和大家一起對未來一段時間做一個交流,可能在座的知道從2018年3月份開始,中國社會生活出現了六個很嚴重的現象。
六個現象
第一個現象,大量的中小企業反映企業非常難做,壓力很大。既有成本壓力,也有資金壓力。到了6、7月份開始就出現了一些倒閉和關門,所以首先反映的是實體經濟,大部分企業都在呼吁非常難做,6、7月份就開始出現倒閉關門現象。
第二個現象,企業違約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到期沒法還債了,違約的情況非常嚴重。一開始是國有企業,后來到民營企業,最后到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違約都非常多,這樣一來似乎債務鏈條的斷裂成為越來越嚴重的現象。
第三個現象,非銀行金融機構,尤其是這些年所謂新的經營業態陸續出現了爆雷,這幾年所產生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大量出問題。7月份時非常嚴重。
第四個現象,股市出現非理性下滑。原來我們心想國民經濟可能影響到股市下跌是300個點到2800,結果沒有想到美國股市大跌又產生了300個點,到了2500左右,股市出現非理性下跌。
第五個現象,投資人比較恐慌。因為找不到什么安全性資產,大家不知道什么資產最安全,找不到安全性資產。投資人非常的恐慌,原因就是找不到什么資產最安全,不知道。因為安全性資產像一個社會動機秤砣一樣,一旦沒有它的話整個失調了,壓力非常大。
第六個現象,人們都感到很迷茫,預期都不看好。不知道中國向哪兒走,非常迷茫,迷茫的現象到了10月份之后更加嚴重了。
這樣一來,從3月份開始出現了這6種社會經濟現象,總體來講對未來不是太看好。
接下來就有一個問題了,為什么現在出現這6種現象,為什么人們感覺到未來預期不太好,那就要分析一下才行。
分析結果
中國基本面沒有出問題,整個社會經濟基本面沒有出什么問題。中國人致富欲望仍然很強烈,動力還在,沖動仍然很強烈。尤其越到基層,這種動力越強烈。就是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還存在,人們對利益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動力仍然很強大。
二是市場沒有出什么問題,中國仍然是世界最大的單體市場之一,人口接近14億,中產階級比重還在提高,沒有出現消費降級的情況。消費降級這個觀點沒有證據,僅僅是因為賣榨菜賣多了,方便面賣多了才消費降級,沒有證據支持,中國仍然是市場非常大的一個國家。
三是中國仍然是聯合國所公布的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國家。按照聯合國所公布的工業門類,中國是最齊全的國家。沒有出現因為勞動力成本上升,一些制造業離開中國,沒有出現這個現象。最典型的東莞,是中國家具重要制造商之一,我們發現仍然存在,沒有走,他們通過自我調整而吸納了勞動力上升所帶來的壓力,所以工業門類仍然很齊全,這個沒有發生變化。
四是中國交通設施仍然是世界最方便便利的國家之一,而且會越來越好,這樣對產品突破運輸壓力有很大的好處,交通設施仍然是最方便、最便利的國家。
五是最高決策層沒有改變改革和發展趨向的意圖,雖然社會上有各種各樣說法,什么民營經濟離場熱等等,但最高決策層沒有任何一個意圖要改變中國改革開放趨勢,沒有這個意圖。
這樣分析下來的話,最基本面沒有出什么問題。既然基本面沒有出問題,為什么出現這六個現象。后來結果分析發現,主要是5件事撞在了一起。這5件事,每一件事都有負面的東西。單個出現的話不會影響太大,但5件事撞在一起之后出現的效果,負面效應疊加。這5件事每個所帶來的負面東西疊加在一起,這個就麻煩大一點,所以出現了負面效應疊加的現象,導致這6種現象的產生。
哪5件事呢?
第一件事,所謂我們正在防范金融風險。
防范金融風險出臺了很多政策,比如說去杠桿,比如說控制房地產,比如說治理金融亂象等等,這些做法都有雙刃劍的作用。在實現防范金融風險的同時,都帶來了負面的東西。導致企業資金鏈壓力比較大,甚至斷裂。尤其是過去高負債、高增長的企業基本沒法生存了。而他們和正常企業有各種各樣的聯系,導致正常負債的企業也沒法運轉。你們知道中國是一個長期靠高負債運轉的國家,直接融資占的比例很小,基本靠債務之間運作,幾十年都這么走過來。
猛然一下要去杠桿,要收縮債務,企業一下受不了,導致一些負債高的企業資金鏈斷裂,而他們和別的正常負債企業有各種聯系,導致正常企業也出現問題。
所謂防范金融風險這件事是對的,沒什么錯。問題是它帶來的負面東西同時也顯現出來了,從經濟學來講任何對策都是雙刃劍,所以防范金融風險導致一個重要壓力就是企業資金緊張情況比較嚴重。債務違約、資金鏈斷裂,再加上操作中有的人粗暴的做法,盲目惜貸,使得情況更加嚴重。第一件事,防范金融風險導致一些負面東西,企業壓力非常大。
第二件事,我們正在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際是結構調整,經濟學界把人們生活分為需求側、供給側。需求側,投資需求、消費需求、出口等等,這是需求側。供給側就是指生產側,供給側結構就是指產業結構,所以正在調整產業結構,原因是原來支持我們的一些產業不可能繼續支持中國經濟增長。像傳統制造業、建筑業、房地產產業,很難持續增長,因為它們陸續都出了問題。所謂傳統制造業嚴重產能過剩,我們提出去產能化。房地產泡沫正在形成,我們得抑制資產泡沫,標志著這些產業很難繼續支持中國發展,中國需要新的支持增長的產業。
這些產業經過分析已經判斷出來,知道哪些產業會支持我們,提出來三大產業未來會支持中國,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像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信息技術和移動互聯網,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高端裝備制造等等,我們同稱戰略新興產業,它會支持我們增長。二是服務業,服務業將會成為重要的支持中國發展的產業。消費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生產服務業,精神服務業等等,都會支持中國增長。三是現代制造業,像航天制造、高鐵裝備制造、特高壓輸變的裝備制造、現代傳統制造等等,都會支持中國增長。
認識到這三大產業會支持中國增長,所以正在推動結構調整。但調整需要過程,目前處于調整一個空檔期,原有傳統產業貢獻急速下降,而新產業沒有起來,或者正在起來,還沒有那么大的力量,出現結構調整的空檔期。這種空檔期帶來的負面東西就是增長回落的壓力很大,增長穩不住,收入一直往下走。所以調整結構這種空檔期帶來很大的壓力,就是增長的回落壓力很大,導致對未來判斷出現預期不太明確。這是第二件事所帶來的負面東西,結構調整空檔期導致增長速度回落壓力比較大。
第三件事,中國正在新舊動能轉換。
原來支持中國增長主要是成本優勢,成本優勢已經急劇的消失了。按道理來講,成本優勢消失應該是技術優勢遞補上來,成本優勢消失之后應該是技術優勢很快成長起來,保證中國的增長。但現在問題是技術優勢形成需要一個過程,就出現了新舊動能轉換的空檔期。原有的優勢在喪失,新的技術優勢還沒有出來,導致增長回落壓力比較大。新舊動能轉換過程中也出現了空檔期,它的負面東西就是增長回落壓力比較大,人們的預期似乎不是太好。
第四件事,中國正在搞生態文明改革。
你們知道十九大和過去相比最大不同點,提“五大改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生態文明改革成了改革的“五大任務”之一,我們正在推動生態文明的改革。生態文明無非兩件事,一件事是要解決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廢水、廢氣、固體垃圾的處理。這就要求提高企業排放標準,因為只要搞這個必然要求企業提高排放標準,廢水、廢氣、垃圾的標準都要提高。另外一件事,生態環境的修復,因為這是所謂生態文明重要一條,生態環境修復。
生態混淆修復對企業也提了很高的要求,比如長江經濟帶,3公里之內一律不準建工廠類企業,過去建了怎么辦,我們在大江大湖、大山大水旁邊建了好多工廠,現在必須搬掉。生態文明改革導致一件事,企業因為生態問題壓力很大,再加上我們執法過程中比較粗暴,導致許多企業關門停產,必然增長速度回落,壓力非常大。生態文明改革導致一個非常麻煩的事,企業無論是排放標準還是搬遷,都會影響到現在的經濟增長,出現增長速度回落壓力比較大。
過去我們叫生態和環境為發展讓路,只要發展別的都好辦,現在倒過來了,現在是發展為生態環境讓路,不同的執政思維已經出來了。原來只要發展都好辦,環境生態影響力不行。現在大家看到已經很明顯發展要為生態環境讓路,原來一提長江經濟帶,大家以為要大發展,結果最后提出主要是保護,3公里之內一律不準建工廠企業,建了都要搬,都要遷,導致的結果是影響經濟增長回落,增長回落壓力比較大。你要什么已經很明顯了,過去我們要發展,現在要生態環境,當然發展增長會受到影響。
上次我們一個制藥企業在銀川,因為它是好多制藥企業原料生產力,結果因為生態被關掉了,我專門去看。我一看就明白了,你到底要什么,要發展繼續生產,要環境就得關。我們國家山的走勢都是走西走向,只有一個南北走向是賀蘭山,產生了銀川平原,如果放任不管的話,這個平原不要20年就消失了,要什么得搞清楚。現在很明顯要環境要生態,結果導致增長速度回落壓力比較大。
第五件事,中美貿易摩擦。
美國想打,我們沒想打,最起碼我沒想打,因為美國經濟處上升期,從經濟學判斷,它下行期可以和中國打,它上行期打,這是沒有想到的。原來我們判斷對我們影響不是太大,結果沒有想到對人們心理影響非常大。按道理來講,我們計算過,美國和我們打,能消化得了。但十年前打,我們肯定完蛋,就地趴下。你們可以查一下資料,2007年,我們當時增長方式是出口導向型增長方式,07年GDP總量是27萬億人民幣,出口是9萬億人民幣,進口是5萬億人民幣。出口在GDP占的比例是之差不多30%以上,順差占GDP11.3%,這兩個數據表明中國是出口導向型國家。
這就是美國要打,我們就地投降,因為受不了。后來08年產生了一場世界金融危機,這場危機是中國清醒的認識問題,像中國這么大經濟體量的國家,不能把出口作為導向來發展經濟。中國比較調整戰略,走向內需拉動型。
我們08年開始轉型,轉了十年,去年實際轉過來。去年GDP總量82萬億,出口15萬億,進口13萬億,出口占GDP總量的比例下降15%左右,從30%下到15%,下了一半。順差在出口占的比重從11.3%下到1.3%,這個數據表明中國調整過來了。我們算了一下,美國打到底,一分錢不讓中國對美國出口了,對我們影響是0.2-0.5的增長,這個我們能消化得了,沒什么問題。但沒想到對我們心理影響這么大,只要美國宣布加稅,第二天中國股市一定大跌,股民老問我們,我們又沒有出口,受傷的總是我們。上市公司出口量也不大,怎么老是影響股市,因為心理問題,股市是受心理影響最大的市場,沒想到心理影響這么大。
這種心理影響幾乎導致對我們整個影響都很大。因為中美經濟關系40年來一直總體比較平穩,一下出現這個問題,人們有一點沒法判斷,很擔心會不會走向冷戰。要真走向冷戰的話,中國經濟就很麻煩了,所以對這種心理影響非常大,導致人們很迷茫,預期比較差。
這5件事,每件事都有負面東西在,單個出來的話好辦,結果5件事撞在一起,負面東西也撞在了一起,就出現了經濟學的概念,負面效應疊加。負面東西撞在一起,負面效應疊加,最后導致中國經濟從3月份到現在出現了負面效應疊加現象。
這種分析可以得出結論,中國經濟沒有進入衰退期,而是進入調整期,這是一個重要判斷。
因為從基本面來看,我們沒有進入衰退期,原因是5件東西撞在一起出現負面效應疊加,標志中國經濟進入調整期。我們估計調整期最少需要三年時間。
2018、2019、2020年,需要三年調整才能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階段不是口號,要真正轉向標準化,三年將是調整期。調整期把這些負面的東西逐一加以解決之后,中國經濟才能進入到所謂高質量增長期。
中國經濟實際上沒有進入衰退期,是進入了調整期。怎么調整,逐漸形成共識,大致上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件事,必須穩住金融。
金融必須穩定,金融不能出現大起大落,所以第1件事是穩金融。因為一旦金融穩不住的話,調整期很難渡過。總體實體經濟發展是要靠金融支持,金融一旦出現大起大落的話,可能這個調整期就會出現混亂,所以做的第1件事就是穩金融,金融必須穩住。
怎么樣穩金融呢,估計要做五件事:
第一件事,控制好貨幣政策。
金融的核心是貨幣政策,一定要控制好貨幣政策。控制好貨幣政策的目標就是一方面要防范經營風險,另一方面要保持增長的需要,這兩個必須結合在一起。
這樣一來,控制好貨幣政策有三個要點很關鍵,一定要掌控好三個要點:
第一個要點,保證中性穩健的貨幣政策,這個不能變。如果貨幣政策再次走向寬松的話,那么金融風險一定會爆發的,不用考慮,一定會再次爆發金融風險的壓力,所以還得要保持貨幣政策的中性穩健。保持中性穩健一個重要的指標,貨幣供應增長速度要控制好。
在座的知道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可以簡單理解為生產貨幣的速度,貨幣發行的速度,可以這么簡單理解。這個數據必須控制好,因為這個數據標志著貨幣發行的情況。中性穩健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必須處于低速運轉才行,按照經濟學原理來講,GDP增長速度加上通脹率,再加一個參數就應該是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這一條來看我們基本上控制好,9月份貨幣增長速度8.3%,你們知道過去都是在兩位數以下,年平均17%,現在已經控制到一位數,8.3%,那就是GDP6.5%再加上通脹率2%,再一個調整參數,就是它應該有的數據。看來這一條現在做得還不錯,今年以來一直保持在一位數,9月份只有8.3%,10月份數據還沒有出來。一定要保證這個數據處于中性穩健,這個數據控制不好的話會發生很重要的經營風險壓力,控制好貨幣政策的第一個要點就是保持貨幣政策中性穩健。
二是流動性充足,保證流動性充足。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流動性必須能滿足,叫流動性充足。這一條看來最近在調整,要保證充足。怎么辦呢,要動用好多貨幣工具,比如說降準。前幾天又是逆回購1500億,等于向市場又釋放了1500億流動性。這樣以來貨幣政策一個重要要點,保證流動性的充足,那么要動用貨幣政策工具,最近陸續調整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企業對資金的正常需求,流動性充足,這一條看來能夠保持住。
三是貨幣政策必須順暢的實現目標。傳導機制必須順暢,比如說貨幣政策支持實體經濟,支持民營經濟,這是定向的目標。怎么能夠傳導出去,那就研究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必須順暢才行。比如最近為了支持民營經濟對銀行的考核指標增加一個新指標,就是比例控制。假定今年放貸100億,必須保證40%貸向民營經濟,有嚴格的考核指標。過去是口號,現在是指標了,能夠保證順暢的流向民營經濟。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順暢要做一些機制調整,目前調整最大的就是對銀行貸款結構性控制,今年貸去多少,多少流向民營經濟,有質量要求。
郭樹清同志講了,大銀行最起碼1/3貸款要流向民營經濟。中小銀行2/3貸款必須流向民營經濟,五年后達到50%流向民營經濟,這是搞結構控制。這一控制,就保證了貨幣政策能夠傳導機制順暢。過去老講支持民營經濟,支持不了原因就是因為傳導機制有問題,傳導不下去,現在必須順暢傳導。再是支持實體經濟要規定一下今年貸款,比如100億,90億必須流向實體經濟,非實體經濟是10%,這才能叫支持實體經濟。對所有銀行用新的考核指標,新考核指標達到一個重要的結果,就是傳導機制順暢。支持實體經濟,支持民營經濟,傳導機制上必須順暢。最近正在做調整,我估計一個月以后大家會普遍感覺到確實支持實體經濟了,支持民營經濟了,因為傳導機制做了調整,要順暢的傳導下去。
我們做的穩金融第一件事,控制好貨幣政策,主要是這三個點。一個是堅持中性穩健的貨幣政策;二是保證流動性充足,能夠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三是傳導機制順暢,能夠實現既定目標,比如說支持實體經濟,支持民營經濟,這就是穩金融要做的第一件事,控制好貨幣政策。控制好貨幣政策主要有三個點,一個是保持貨幣政策中性穩健;一個是保證流動性充足;一個是保證傳導機制順暢。這三條如果調整好的話,我們能夠實現穩金融的目的,就是所謂穩金融要做的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是去杠桿政策,去杠桿政策現在要加以調整。
去杠桿沒錯,因為杠桿確實很高。按照今年第一季度公布數據,政府負債占GDP總量的35.2%,這個數據偏低。偏低的原因不是弄虛作假,是因為把政府負債沒有統計進來,劃到企業負債里了。二是企業負債是GDP增長的159%,這個數字偏高,企業負債沒有這么多。高的原因是把兩級政府劃到企業負債里了,一個是開發區負債,一個是地方融資負債,把這兩個去掉的話其實企業負債只是占GDP總量130%,沒有這么高。借債主體性質確實是企業,如果去掉的話企業真正負債是GDP總量130%。三是個人負債占GDP總量55.8%,在座的2015年年底個人負債占總量30%,2016年、2017年這兩年急速上漲,現在到了55.8%。個人負債里主要是房貸和車貸,城市主要是房貸,農村主要是車貸,導致個人負債的上升太快。雖然沒有到達紅色警戒線,但是上升太快。這三種債務加起來,整個社會負債占GDP總量的250%,確實太高。按照有的學者計算,社會負債上升到GDP總量270%時,就會引爆一場嚴重的金融風險,今年年初我們開始去杠桿,就是降負債率。
從上半年經驗和教訓來看,似乎有點太猛了,而且有點一刀切。7月31號那一次政治局會議就提出要調整一下去杠桿政策,兩個調整。一個是控制好去杠桿的力度,力度必須控制好,不能太猛,太猛的話企業受不了,要控制好力度。多大叫力度,什么意思,誰也沒有估過,到底具體多少,誰也不清楚。我是查了一下相關決策部門的信息,體會到所謂力度就是指不是今年把杠桿去降到正常水平,是用三年時間。先把杠桿率從250%降到200%,200%還高,不著急,三年之后再繼續降,再用兩年時間降到正常水平,五年時間才把負債降到正常水平。如果前三年從250%降到200%的話,去杠桿40萬億,一年13萬億左右。13萬億左右,企業承受得起,應該問題不會太大。這樣一來,力度上調整之后,大致就會保證既能防范金融風險,又能保證企業資金鏈不會斷裂,保證企業資金需求。
一個調整是所謂控制好力度;第二個調整就是要結構性去杠桿,那就是不再搞一刀切了,民營經濟杠桿率就不高,對他們就不要再講所謂去杠桿。結構性去杠桿,誰的杠桿高就去誰的。我定了兩個重點,一個是國有企業,一個是地方政府債,這兩個確實有點高。國有企業去杠桿和地方政府去杠桿成了結構性杠桿的重點,國有企業去杠桿,我看了一下,上半年大致上通過兩條辦法把國有企業新增杠桿已經控制住了,就是新一輪負債已經被控制住了。國務院發了一個嚴格的文件,所有國有企業負債必須要達到應有標準才行,從央企開始。文件很嚴格,組織了負債繼續上升。另外一條提出來,我們不再搞剛性兌付了,國有企業債務,國家不再多給。過去國家是都給的,叫剛性兌付,國有企業借錢沒有問題,最后能還出來,因為國家兜底。上半年正式提出國家不兜底了,都是有限責任,所以對國有企業借錢,買國有企業債券要悠著點,有可能錢回不來。
好多國有企業最后處理都是破產重組,好多錢等于打水漂,回不來,國家不再搞剛性兌付。嚴格上講,現在沒有所謂保本理財項目,因為都是有限責任。這種調整就導致國有企業新增負債速度已經被控制住了,現在是存量怎么辦的問題,過去借的怎么辦。后來定一個思路,就是國有企業存量解決,負債的解決要和國有企業改革結合起來。怎么結合呢,國有企業改革今年是兩個重點,一是確定主業,主業必須確定。主業確定之后,非主業資產必須賣掉,必須變現。變現的錢不能用新增投資,必須還債,通過非主業變現來還債。國企改革第二個重點就是混合經濟,要大規模推動混合經濟,要大量吸納非國有資本進入國有企業,等于增加了國有資本的資本金比例。份額做大了,份值做下來。最成功的就是聯通改革,聯通混改一個重要結果,把聯通負債降下來了。怎么降下來的呢,是以國家上升為絕對控制權降下來,國家對聯通沒有控股權了,通過混改把負債降下來。國企改革,國有企業存量似乎有點回落。
另外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現在把新增債務已經控制住了,上半年“三條辦法”很嚴厲。一條辦法,把開發區負債全部掐斷了,一律不準開發區貸款。開發區是地方政府負債重要的通道,今年上半年徹底掐斷了,一律不準貸。我估計明年開發區基本熄火了,就靠貸款運作,一下掐斷了。二是清理了PPP項目,3P項目做了清理。地方政府現在負債重要通道是3P項目,中央財政已經全面做了重新清理,3P項目清理之后等于把地方政府新增負債控制住了。三是中組部下了一個文件,任何干部提升或調動增加的考核指標——負債率是多少,不是看你把GDP搞了多少,修了多少路,要查一下負債率是多少。超過負債率就地免職,永不再用,很嚴厲。最近免了幾個縣委書記,就是因為負債率超過了標準。尤其是貧困縣,大家注意到最近免了好幾個縣委書記。這個指標就把烏紗帽連在一起了,導致不好再增加負債率了。
這三條辦法實際把地方新增負債已經控制住了,現在主要是什么呢,存量怎么辦,過去建的怎么辦。我去一個地方,每年GDP總量只有10萬億,負債200萬億,你想這怎么還。全國31個省市,只有6個省市向中央交錢,別的都是靠中央轉移支付來維持運轉。你想想這一來,它怎么還債,還債無非兩條辦法,一個稅收,一個賣地。稅收基本上好多沒法還,因為靠中央轉移支付了。另外一個賣地,現在不斷的流拍,我估計未來存量債務最麻煩的是地方債務這部分怎么辦,是一個大問題。
有人老問我,為什么偏愛央企,央企都處于產業的上游,中央平衡各地財政就靠它的稅收利潤,一年超過3萬億。雖然效率很低,但錢是給國家了。民企效率是高了,但錢不是給國家了,有人不理解,所以你要理解,靠它平衡全國各地財政。央企都處于產業上游,下游很厲害,都在賺錢。雖然央企效率并不高,但它給國家交錢了,這個可以平衡。這是一個很大問題的存在,地方負債是一個大問題,結構性去杠桿,我估計所謂國企這部分還有點失落。地方政府基本上現在沒有失落,杭州沒有問題,浙江沒有問題,但好多地方是有問題的,有問題比沒有問題的多,所以是一個很難辦的事情,但是慢慢解決它。這次會議沒有再提去杠桿了,我估計去杠桿政策在未來要做一點新的調整。把去杠桿轉向穩杠桿,原因是什么呢,今年差不多目的達到了,今年去杠桿力度很大,差不多已經完成指標了,估計將逐漸轉向穩杠桿。先穩住,別著急,先穩一段時間,讓增長有所恢復再說。去杠桿政策將轉向穩杠桿,可能是下一步的調整。
要控制好去杠桿政策,大家看到今年以來已經調整第二次了,7月31號是第一次,提出控制好去杠桿力度,結構性去杠桿,不搞一刀切。這次會議沒有提去杠桿問題,可能我估計將走向穩杠桿,先穩一段時間再說。去杠桿任務不是一年兩年能完成的,是一個過程,可能逐漸走向穩杠桿。未來幾個月,去杠桿要走向穩杠桿,這是對的,因為你要保證金融穩定,金融不能出現大起大落,所以要走向穩杠桿,適當把杠桿穩定在目前狀態下。
我看了一下數據,到8月底時,杠桿率已經從250%降到242%,這是8月底的數據。說明差不多今年實現了把杠桿上升勢頭控制住了,這個條件下應該逐漸穩一段時間才行,不宜過猛過快,將轉向穩杠桿。12月份以后,人們會感到資金緊張情況逐漸得以緩解,整個社會資金需求會得以緩解,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這就是穩金融要做的第二件事,隨時調整和控制去杠桿的政策,既保證防范金融風險,也要保證經濟增長需求,這是穩金融要做的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穩外匯。
外匯必須穩住,大家注意昨天央行正式公布了貨幣政策報告,第三季度政策報告時關于外匯有一個提法,“更加注意市場的調節作用”。這次變了,這次很明顯知道,更加注意對外匯國家的調控作用,再一次告訴大家外匯不能出事。穩外匯看來已經基本確定下來了,外匯不能出事。上一個季度貨幣政策報告還在強調市場作用,這時候明顯強調國家的作用,就說明穩外匯是穩金融的重要因素,外匯一旦出問題本幣就出問題了,整個社會的秤砣就不見了,出現大動蕩。穩金融關鍵要穩外匯,昨天公布的央行貨幣政策報告再一次強調穩外匯的重要性,而且國家會釋放這方面的作用。怎么穩呢,兩個提法,一個,人民幣不能持續貶值,這是一個提法。有人曾經問我這句話具體指標是什么,多少叫持續貶值,多少叫不持續貶值,一個數量。從現在來看就是不能破7,可能是一個指標。你們注意,有兩次即將破7,8月21號,前幾天即將破7,但兩小時之后立刻反彈回來,一定是“央媽”動手了。最近央行副行長再次向世界宣布,你們想做空人民幣的人悠著點,咱們交過手,警告你別做空人民幣。不能破7,可能就叫不能持續貶值。從目前狀況來看,不能持續貶值的意思就是指不能過期。因為連續兩次即將破7,最后反彈回來,說明決策者意識就是不能持續貶值就是不能破7,這是一個指標。
第二個指標就是外匯儲備量不能持續減少,多少叫不能持續減少,多少叫減少,看來這個數字很明確,就3萬億,3萬億是底線。10月底已經到了30500多億,9月份下得很厲害,一下掉了200多億,有人擔心3萬億能守住嗎。我估計3萬億是一個標底,不能低于3萬億。這樣穩外匯的兩個目標,一個,人民幣不能持續貶值;一個,外匯量不能持續減少。
怎么實現呢,我估計會做四件事,一是外匯改革中已經放開的項目會繼續堅持。比如一張身份證一年可以買5萬美金,出口求學這些都會放,不會改了。沒有改的暫時停止,對個人來講三項海外投資基本全面叫停了,海外不動產投資,要是沒有放開,要么走地下錢莊,要么搞虛假貿易賬戶,要么是人帶出去。現在對不起,要買千萬別張揚,要查出來都是問題。大家注意,這方面可能會嚴厲起來了,過去灰色地帶現在不行了,個人海外不動產投資基本要全面收緊。海外證券投資,美國市場買美國股票,曾經討論過要不要放,現在告訴大家,不放,停止了。海外投資類保險投資也全面叫停了,我們放的是消費類保險。過去灰色地帶在香港刷銀行卡,現在只能刷消費類,投資類刷不了了,因為全面叫停了。個人三項海外投資基本不討論放開問題了,不動產投資、證券投資、投資類保險投資,因為它要穩外匯。
過去海外用銀行卡提現沒有限制,現在一個人一年就是10萬人民幣,有限制了。而且最近還推出了很絕的一招,遠期外匯交易風險準備金率從0提高到20%,銀行要賣100美金的話,要向央行交20塊錢風險準備金。最近我調研,現在放開的也不好辦了,買外匯老找各種托辭,不給你賣。一個人5萬美金,各種托辭,實際都標志一個信號,外匯收緊,因為要穩住外匯,這是一個辦法。
第二個辦法,海外并購,技術類并購繼續支持,沒有問題,要多少外匯給多少外匯。但非技術類全面叫停了,去年政策還是嚴格審查,今年全面要叫停了。發改委正式發文6大類海外金融投資一律不準干了海外買影院、酒莊、俱樂部全面叫停,去年是嚴格審查,今年是全面叫停。還放出風來,過去在海外買了這些東西的企業和個人,把外匯怎么出去,現在再怎么倒騰回來。要不倒騰回來,咱們走著瞧,有威脅的意思。現在好多人都在海外賣這些東西,把外匯倒騰回來。最近公布了民營企業40年來100位民營企業家,前幾年在海外買買買的企業都沒了。為什么呢,先把外匯倒騰出來再說。要不倒騰回來,咱們走著瞧。實際就是告訴大家,外匯全面收緊了。海外并購,技術并購繼續支持,非技術類全面叫停。
第三條辦法,“一帶一路”投資,將使用人民幣投資,不再動用外匯儲備了。“一帶一路”投資未來將全面使用人民幣投資,不再動用外匯儲備了,因為要穩住外匯。實際用人民幣投資是一箭雙雕,一方面減少外匯儲備,一方面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這樣一來對穩外匯有意義,“一帶一路”我們是投資主導方,有權力權利什么樣的投資,沒有問題。估計“一帶一路”投資未來將更多用人民幣投資,減少外匯儲備,穩住外匯。
第四個辦法,在資本項目中做更多運作,外匯進入中國有兩個通道,一個是貿易項目,一個是資本項目。現在貿易項目順差收窄,外匯進來速度在放慢。那么要保持穩定的話,得要在資本項目下運作才行,估計下一步會在資本項目下加大運作的力度。比如最近在香港發了50億人民幣國債,調節了香港美元和人民幣的共處關系,對穩定外匯有意義。如果再發50億美金國債,等于外匯儲備增加50億。現在國際上好多對中國長久是看好的,有的國家,我個人愿意來買外匯所謂國債,我們要發50億美金外匯國債,等于外匯儲備增加50億。發人民幣國債,穩定匯率,發50億美金的話等于外匯儲備增加。下一步國家會在資本項目上頻繁運作,一定會調整,因為要穩住外匯。貿易項目下,因為所謂美國和中國打影響了中國的出口,所以順差在收窄,但資本項目還可以合作。
尤其中國在這些方面還有一些大的動作,今年上月份,我們在上海成立石油期貨交易所,明確宣布上海石油期貨交易所交易的貨幣是人民幣,人民幣長期和石油掛鉤了。過去長期是美元和石油掛鉤,你們知道美國和我們打是必然的,我們等于捅了它一刀。現在世界三大石油交易所,倫敦、紐約、上海,交易不用美金了,正式宣布產油國在我們這里賣了石油之后拿了人民幣,隨便可以在中國上海黃金所買黃金。世界發現中國這么多黃金儲備,我們是黃金儲備世界最大的國家之一,這樣一來可以支持外匯的穩定。實際上很多對上海石油交易所認識不足,不知道什么意思,實際這是一個重大的中國決策。這條決策推出來之后,應該講外匯基本上能控制住,大家不用太擔心。
總體來講,穩外匯就是這四條辦法,外匯應該能穩住。外匯只要能穩住,只要這個“秤砣”不會出事,秤砣只要在,轉型就不會出現太大的金融波動。
穩金融的第三條,穩外匯,大致現在情況就是這樣,這是穩金融要做的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穩股市,股市必須穩住,過去對這個事情認識還不是太足,現在意識到本市場必須要穩住,想辦法穩住資本市場。
怎么穩資本市場呢,現在看來有三條辦法,第一條辦法,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上市公司質量必須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不高的話,誰敢買你的股票,可能人家不會買你的股票,所以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凡是與提高質量有關的重組并購都可以放開,只要能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話,可以推動重組并購,都可以。第二條,減少行政對股市的干預。監管部門不要干預股市交易,只要做一件事,保證公開透明。公布信息公開透明,信息的公開。第三條,需要長期資金支持。中國股市不穩定沒有長期資金支持,所以像社保基金、保險基金可以入市,下一步推動這種中長期資金進入股市來解決問題。這三條如果能做到的話,應該能穩住資本市場。
最近好像一直在跌,最近又跌到2600以下。我估計與一件事情有關,就是在上海宣布上交所改一個新的板塊,科創版,而且要搞注冊制。這是好事,既是改革,又是推動技術創新,科創版對中國技術創新募集資金有好處,而注冊制等于股市改革手段,本來有好事。但對股民的印象是要擴容了,所以股市往下跌。這樣一來,大家注意股市的問題很復雜,這三條基本對策應該沒有問題,這是對的。但因為人們對股市的判斷在現有股民所謂心里還有一些問題產生作用,本來是好事,沒有想到一公布股市就跌了。原因是人們覺得要擴容,一旦擴容會不會股價上不來。
本來是兩項改革都在這里,一個推動科技版正常融資,一個把審核制變為注冊制。既是科學創新改革,也是所謂的體系改革。結果沒有想到這個好消息變成負面東西,導致跌了,我估計人們有一個認識過程,這個做法是對的,沒有錯。實際都在保證一個所謂上市公司質量問題,我們放開科創版和注冊制就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讓好企業容易上市,但短期給人的印象是擴容,所以導致股市跌,這沒什么問題。
但有一條可以看出來,決策層對股市穩定提到重要議事日程上來,這次講得很清楚,股市必須穩定。股市不穩定,金融就穩定不了,所以下一步穩金融重要內容就是要穩股市。這次上海政策宣布,我覺得應該是利好消息,結果變成利空了,總體來講是要穩股市,這是穩金融要做的第四件事。
單位名稱:山東省特種設備協會賬 號:1602023919200059151開 戶 行:濟南工商銀行趵突泉支行稅 號:51370000MJD6177755
聯系地址:濟南市華能路89號山東質監綜合服務大廈2樓205室郵政編碼:250100 傳 真:0531-55692988綜 合 部:0531-55692989 培 訓 部:0531-88023952 0531-88023939 評 審 部:0531-88023938 學術交流部:0531-88023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