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原國家質檢總局對北京特種設備行政許可和電梯檢驗試點改革工作的批復意見,北京市質監局將從2018年開始實施為期兩年的特種設備行政許可和電梯檢驗改革試點工作,為此,北京市質監局專門出臺了《北京市特種設備行政許可和電梯檢驗改革試點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出臺了一系列特種設備安全工作改革的新措施。
這些改革新舉措出臺的背景,會對特種設備安全帶來如何什么樣的影響,北京市質監局相關部門負責人及有關專家對《方案》進行了解讀。
“1 次定期檢驗/年”VS“1 +1 +N”
據介紹,此次電梯檢驗改革試點工作是在設備風險水平和安全管理狀況綜合分析評價的基礎上,對電梯檢驗檢測方式進行科學調整,體現了分級分類、科學精準的監管理念。目前,北京市電梯保有量近22萬臺,并且每年以1萬余臺的增速增長,人民群眾對安全乘梯、放心乘梯的需求日益增高。
“我們統計分析了多年來電梯檢驗、檢測,投訴舉報,監督檢查,事故等方面的信息數據,結果顯示,電梯由于使用年限、使用場所、設備用途、安全管理狀況、維保能力的不同,表現出的整體安全狀況也有所不同。使用年限10年以內的電梯、組織規模較大的維保單位維護保養的電梯,一次檢驗合格率普遍較高,事故率、故障率較低、總體風險相對較低。雜物電梯由于設備用途、使用場所、運行要求的特殊性,造成人員傷亡、重大財產損失的幾率很低。”北京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因此,電梯檢驗檢測轉變方式主要是結合不同的安全狀況,由“1次定期檢驗/年”調整為“1+1+N”模式。監管方式科學了、精準了、高效了,自然就強化了電梯安全工作。
那什么是“1次定期檢驗/年”VS“1+1+N”模式?
專家給出的答案是:對于風險較低的電梯,轉變檢驗檢測方式,采取更為科學、有效的監管措施。即:1次定期檢驗/年VS 1年定期檢驗+ 1年自行檢測+N項保障措施。N項措施:包括自行檢測項目內容高于定期檢驗,由檢驗機構對自行檢測進行不低于5%的抽查、推進投保電梯安責險、加大改革試點參與單位的監管信息公開等。對于老舊電梯、公眾聚集場所使用的高風險電梯,在原有定期檢驗基礎上,采用高風險電梯安全評估和多項強化措施,具體措施為:重點監督檢查、政府救濟制度、暢通專項維修資金使用渠道等方式。
實施新的檢驗方式之后具體哪些電梯會做怎樣的調整?
北京市質監局的回答是:一是投入使用年限不滿10年的電梯(公眾聚集場所使用的電梯除外)。經具有一定組織規模的維保單位申請,試點電梯由原來每年1次定期檢驗調整為:1年定期檢驗后,次年進行1次自行檢測(檢測項目內容高于定期檢驗,自檢項目涵蓋92項定期檢驗項目,此外又增加了共計30條自行檢測項目,其中有24項為企業標準,按照《標準化法》規定,企業標準嚴于國家標準,內控質量更高;由檢驗機構對自行檢測結果進行抽查,比例不低于5%)。試點電梯使用單位、維保單位等責任主體,應及時投保電梯安全責任險。
二是全市所有雜物電梯。經維保單位申請,由原來每年1次定期檢驗調整為1年定期檢驗后,次年進行1次自行檢測(檢測項目內容高于定期檢驗;由檢驗機構對自行檢測結果進行抽查,比例不低于5%)。
三是對于老舊電梯、公眾聚集場所使用的高風險電梯。在每年1次定期檢驗的基礎上,開展安全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實施重點安全監督檢查。
“4 年”VS“8 年”
據介紹,調整北京市質監部門核發的特種設備生產單位許可有效期,由原4年有效期調整為8年有效期,是這次改革工作的重要舉措之一。
“看似是有效期的延長,實質是對許可單位監管方式的轉變。”專家指出,隨著中央“放管服”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要求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和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創新監管方式,減輕企業負擔,提升服務水平,逐步改變重審批輕監管的行政管理方式,把更多行政資源從事前審批轉到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上來,實施更為科學有效的動態監管。
目前,北京市特種設備生產單位779家?!拔覀兘y計分析歷年特種設備生產單位行政許可延續審查情況,數據顯示許可資質單位狀況趨于平穩。而對于這些許可單位,在證后檢查、檢驗檢測、投訴舉報查處環節,能及時、準確地發現了資源條件不足、管理不到位等質量安全問題。因此,有必要以問題為導向,調整監管方式,合理調配有限的監管資源和力量,實行動態監管,精準管理,強化對許可企業事中、事后的監管,提升整體質量安全水平。”北京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介紹,北京市質監局還制定了證后監督檢查計劃,每年安排約300家次的證后檢查,突出了檢查重點和頻次要求(如取得許可資質未滿1年的,年度內至少檢查1次;近2年發生過特種設備事故的,年度內至少檢查1次等)。同時,進一步明確了許可吊銷、撤銷的情形(如資源條件嚴重不符合許可條件的;質量管理體系運行混亂,造成特種設備事故的依法吊銷、撤銷許可),嚴格了退出機制。此外,我們還將加強對于許可單位相關信息的公示公開,強化社會監督,推進誠信體系建設。
“我們認為調整特種設備生產單位許可有效期,在加強證后監督、嚴格退出機制、完善信用體系建設等一系列舉措的推動下,不但沒有弱化安全監管工作,而且更能發揮企業完善自身管理的能動性和自覺性,引導企業良性發展,營造自我約束、公平開放的市場環境。”北京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說。
“群眾跑腿”VS“數據跑路”
“最多跑一次”正在成為全國行政公共服務的新標準,其背后一個重要的變化是信息化手段的加入。此次的改革工作同樣注重信息化的力量,提出推進行政許可事項網上審批。
“全面推行特種設備使用登記、特種設備生產單位許可等事項的網上審批,是落實北京市委市政府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提升服務水平工作要求的具體落地體現。”北京市質監局相關負責人說。
據統計,每年全市特種設備許可8萬余件(包括人員資質、單位許可、設備登記),北京市質監局今年的目標是將所有特種設備許可事項全部實現網上辦理、審批,并推進電子證照在政務工作中的使用,更加便民高效,努力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單位名稱:山東省特種設備協會賬 號:1602023919200059151開 戶 行:濟南工商銀行趵突泉支行稅 號:51370000MJD6177755
聯系地址:濟南市華能路89號山東質監綜合服務大廈2樓205室郵政編碼:250100 傳 真:0531-55692988綜 合 部:0531-55692989 培 訓 部:0531-88023952 0531-88023939 評 審 部:0531-88023938 學術交流部:0531-88023907